“老骥伏枥”一词,典出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中的名句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短短四字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精神内涵。“枥”者,马槽也,象征安逸与局限;而“伏枥”,则描绘了老骥虽身处槽枥之间,却未沉沦于安逸,反而积蓄力量,心怀千里之志。
纵观历史,无数仁人志士以“老骥伏枥”的精神书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。孔子周游列国,晚年仍致力于整理《六经》,为后世留下不朽的文化遗产;廉颇年迈,犹能“一饭斗米,肉十斤”,心怀报国之志;现代科学家袁隆平,晚年仍奔波于田间地头,为“禾下乘凉梦”不懈奋斗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“伏枥”而不失其志。
“伏枥”并非消极的蛰伏,而是一种积极的蓄势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应保持内心的追求与活力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许多人或因年龄增长而懈怠,或因环境限制而气馁。“老骥伏枥”的精神恰恰告诉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条件,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超越。
人生如四季,暮年亦可如秋日般丰盈。唯有心怀“伏枥”之志,方能以智慧与经验书写属于自己的“春秋”。愿我们皆能如那老骥,虽伏枥而志在千里,在生命的每个阶段绽放光彩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stgw.com/product/436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1-21 17:41:57